【區域位置】位于江西省東北邊陲,地處皖浙贛三省交界、五縣(市)接壤的山區地帶;介于北緯29°01′~29°34′、東經117°22′~118°12′之間。東鄰浙江省開化縣,西接景德鎮市浮梁縣,南連德興市,北界安徽省休寧縣,西南與樂平市毗鄰。東西長約83千米,南北寬約54千米,地域總面積2967.78平方千米。
【地勢地貌】縣境地貌以山地、丘陵為主,中低山地和丘陵區占總面積的83.09%。素有“八分半山一分田、半分水路和莊園”之稱。境域略呈橢圓形,地勢由東北漸次向西南傾斜。東北群山逶迤,層巒疊嶂,以聳立于境北的大鄣山(一名“天鄣山”“率山”,俗名“張公山”,《山海經》稱之“三天子都”,《大清一統志》謂之“三天子鄣”)最高,主峰擂鼓尖(又名“六股尖”)海拔1629.8米;西南丘陵綿亙,許村鎮小港村前河床最低,海拔僅33米;全縣平均海拔在100~150米之間。地貌按其成因,大致分為侵蝕構造中低山區、侵蝕剝蝕構造丘陵區、剝蝕堆積低丘壟崗地形、溶蝕峰叢洼地丘陵地形、侵蝕堆積山間河谷地形5種類型。
【水系河流】境內流泉密布,溪河湍急,天然水系發育旺盛,匯水面積大于100平方千米的河流有10條。主要河流除江灣水由休寧縣溪西村流入外,段莘水(為饒河主流樂安河正源,與古坦水在武口村匯合后稱“星江”)、古坦水、武溪水、浙源水、賦春水、橫槎水、高砂水、瀲溪水等均發源縣境東北和西北山地,曲曲彎彎匯流于境西南入樂安河;另有大鳙山水東流匯入浙江省錢塘江,長溪水流入景德鎮市昌江,鎮頭水注入樂平市共產主義水庫。全縣河流總長度516.4千米,流域面積2621.9平方千米,年均徑流量31.782億立方米。
【土地資源】全縣土壤有7種類型,分別是紅壤、山地黃壤、山地草甸土、潮土、紫色土、石灰土、水稻土。土地資源利用以耕地、林地、園地為主要形式。2019年,全縣土地總面積為296777.84公頃。其中,耕地面積21836.25公頃;園地面積5094.92公頃;林地面積244689.01公頃;草地面積4455.93公頃;城鎮村及工礦用地面積5531.96公頃;交通運輸用地面積3287.54公頃;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面積7835.74公頃;其他土地面積4046.49公頃。
【礦產資源】婺源縣位于欽(廣西欽州灣)杭(浙江杭州灣)成礦帶東段的萍鄉–德興成礦亞帶,成礦地質條件較優越。截至2019年,縣境內已發現各種礦產20余種。其中,金屬礦產有金、鎢、銻、鐵、錳、銀、鉬、銅、鉛、鋅;非金屬礦產有灰巖、花崗巖、大理巖、輝綠巖、高嶺土、硯石、方解石、鉀長石、建筑用砂、砂巖、石英、板巖、粘土、水晶、硅石等;能源礦產有煤;水氣礦產有礦泉水。具有開發利用價值的礦產有金、煤、灰巖、花崗巖、大理巖、輝綠巖、高嶺土、瓷石礦、硯石、方解石、建筑用砂、砂巖、石英、板巖、磚瓦用頁巖、礦泉水等,但儲量不清。目前,婺源鼓勵開采的礦種為建筑用砂石、硯石、礦泉水、地熱等。
【能源資源】主要有水能、光能、風能和能源礦產等。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15.61萬千瓦,可開發利用水能為5.83萬千瓦。光能資源,年平均日照時數1716.0小時,日照百分率為39%。風能,累年平均風速為1.5米/秒。能源礦煤炭,主要集中在鎮頭鎮轄區內,地質普查儲量估算為1200萬噸。
【生物資源】境內野生動、植物資源十分豐富。約有高等植物種類3500種,其中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植物有12種,列為省級保護的野生植物有100余種。野生動物種類繁多,共有脊椎動物37目116科457種;其中,魚類6目17科51種,兩棲動物2目8科26種,爬行動物2目6科33種,鳥類18目63科315種,哺乳動物8目22科57種。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有60余種,其中國家Ⅰ級保護動物有中華秋沙鴨、白頸長尾雉、云豹、黑麂等,國家Ⅱ級保護動物有虎紋蛙、穿山甲、獼猴、豺、黑熊等;列為省級保護的野生動物有東方蠑螈、費氏肥螈、棘胸蛙等近200種。